汉语词典
描写“弓”的词语
共 76 条词语
-
①.檀木做成的弓。②.人名。战国时鲁人,生卒年不详。善于礼,《礼记》〈檀弓篇〉因用以为名。[查看详情]
-
楚王出游时遗失了弓箭,却不叫侍从去寻找,因为楚王认为他虽然在楚国丢了弓箭,但仍会由楚国人得到,并不算损失。见《孔子家语·卷二·好生》。后以楚弓楚得比喻利益不流失外溢。[查看详情]
-
见“鞋弓袜小”。[查看详情]
-
比喻受打击或惊吓后,心有余悸,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。参见「惊弓之鸟」条。[查看详情]
-
即弓衣。[查看详情]
-
旧时妇女缠足的小脚。因缠过足的脚形状像弓,故称为「弓足」。[查看详情]
-
娴熟 xiánshú 老練、狡詐、博識、熟練或靈活他是目前最娴熟的小説家之一。[查看详情]
-
射箭时把弓弦拉到极限的程度。[查看详情]
-
旧时比喻皇帝死。[查看详情]
-
弹响弓弦,虚作射势。[查看详情]
-
引弓,拉弓。[查看详情]
-
弓术,射技。[查看详情]
-
见“鸟尽弓藏”。[查看详情]
-
比喻战斗力没有了,无法可想。[查看详情]
-
置弓于弓套之内。[查看详情]
-
弓鞋。[查看详情]
-
桑木作的弓。亦泛指强弓、硬弓。[查看详情]
-
①.亦作“弓梢”。②.弓的两端末梢。③.借指弓。[查看详情]
-
语本比喻父子相承的事业。唐·白居易〈阿崔〉诗:「弓冶将传汝,琴书勿坠吾。」也作「弓裘」。[查看详情]
-
①.谓张弓注矢作射击准备。②.指持弓。[查看详情]
-
形容物体被烧得又焦又黑。[查看详情]
-
《晋书·乐广传》:“尝有亲客,久阔不复来,广问其故,答曰:'前在坐,蒙赐酒,方欲饮,见杯中有蛇,意甚恶之,既饮而疾。'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,漆画作蛇,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。复置酒于前处,谓客曰:'酒中复有所见不?'答曰:'所见如初。'广乃告其所以,客豁然意解,沈疴顿愈。”后因以“楚弓遗影”比喻因某事造成的疑惧心理。[查看详情]
-
①.亦作“弓靶”。亦作“弓弝”。②.弓身正中手把握处。[查看详情]
-
比喻新月。[查看详情]
-
①.古代六弓(王弓、弧弓、夹弓、庾弓、唐弓、大弓)之一。其力强,可以远射甲革坚硬之物。②.泛指强弓。③.弧矢。[查看详情]
-
将弓箭和战鼓收藏起来不用。比喻休战或议和。[查看详情]
-
魏国射箭能手更羸仅是拉动弓弦,不用箭,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便因过度惊惧而落下的故事。典出也作「伤弓之鸟」。[查看详情]
-
①.亦作“旍弓”。②.征聘贤士的旌旗和弓。语本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﹝招﹞大夫以旌。”[查看详情]
-
谓继承父业。语本《礼记·学记》:“良冶之子,必学为裘;良弓之子,必学为箕。”[查看详情]
-
①.挽弓的力量。②.弓的发射力。[查看详情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