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描写“情人”的词语
共 58 条词语
-
花正盛开,月正圆。比喻人事美好圆满。常用于新婚祝颂之词。宋·张先〈木兰花·人意共怜花月满〉词:「花好月圆人又散,欢情去逐远云空,往事过如幽梦断。」也作「月圆花好」。[查看详情]
-
唐张生见崔莺莺容貌动人,为之倾心,作〈春词〉二首赠之,崔氏回诗曰:「待月西厢下,迎风户半开。拂墙花影动,疑是玉人来。」后二人果于月圆之夜,于西厢房中相见。典出唐·元稹《莺莺传》。比喻青年男女相通私情,密约幽会。[查看详情]
-
①.多情的人。②.相爱的男女。[查看详情]
-
谓恋情极深,觉得对方女子无处不美。[查看详情]
-
男女情爱之心难以割舍。明·许自昌也作「儿女情多」。[查看详情]
-
谓彼此相爱怜。多指情人或夫妻之间。[查看详情]
-
绣有鸳纹的帐帏。夫妻或情人的寝具。[查看详情]
-
①.仇人。②.男女相恋时的暱称。③.似恨实爱,而给自己带来烦恼麻烦的人。[查看详情]
-
①.即红叶题诗传情的故事。历来记载颇多,如:(1)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,“偶临御沟,见一红叶”,叶上题诗云:“水流何太急,深宫尽日闲。殷勤谢红叶,好去到人间。”事见唐范摅《云溪友议》卷十。卢渥,鲁迅《唐宋传奇集·稗边小缀》作韩渥。(2)唐玄宗时顾况于“苑中,坐流水上,得大梧叶”,上有题诗云:“一入深宫里,年年不见春。聊题一片叶,寄与有情人。”况亦于叶上题诗与之反复唱和。事见唐孟棨《本事诗·情感》。(3)唐德宗时进士贾全虚于御沟见一花流至,旁连数叶,上有王才人养女凤儿题诗,“笔迹纤丽,言词幽怨”,诗云:“一入深宫里,无由得见春。题诗花叶上,寄与接流人。”全虚见诗,为之流泪。德宗闻此事,因以凤儿赐全虚。事见宋王铚《补侍儿小名录·凤儿》。②.(4)唐僖宗时儒士于佑与宫人韩氏红叶唱酬,后遂结为夫妇。事见宋刘斧《青琐高议》卷五载张实《流红记》。(5)唐僖宗时进士李茵尝游苑中,于御沟得宫娥云方子红叶题诗。后茵与宫娥同行诣蜀,被内官田大夫拆散,“宫娥与李情爱至深,至前驿,自缢而死。”事见宋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九。后以“题红叶”为吟咏情思、闺怨或良缘巧合之典。[查看详情]
-
男女双方倾诉爱慕之意。[查看详情]
-
对关系亲密的人戏谑的称呼。[查看详情]
-
指意中人,情人。[查看详情]
-
私下查探。[查看详情]
-
形容默默的用眼神表达内心的感情。[查看详情]
-
强调誓盟的坚久不变。参见「山盟海誓」条。[查看详情]
-
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种婚姻制度。摩梭人是母系社会,在白天,男女很少单独相处,只有在聚会上以唱歌、跳舞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。男子若是对女子倾心的话,在白天约好女子后,会在半夜时分到女子的“花楼”(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间,独立于祖母屋即”家屋“外),传统上会骑马前往,但不能于正门进入花楼,而要爬窗,再把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挂在门外,表示两人正在约会,叫他人不要干扰。然后在天未亮的时候就必须离开,这时可以由正门离开。若于天亮之后或女方家长辈起床之后再离开,则会被视为无礼。走婚是云南和四川的少数民族摩梭人的习俗,摩梭人除了少数因为要增加家庭劳动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,基本上没有婚姻制度。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通过男到女家走婚,维持感情与生养下一代的方式。由于母系社会中由女性当家,因此所生下的小孩归母家生养,生父会在满月时公开举办宴席,承认彼此的血缘关系,避免发生同父乱伦。男性称女情人为“阿夏”,女性称男情人为“阿注”。[查看详情]
-
男女初次相见就彼此爱悦。[查看详情]
-
对情人的爱称。[查看详情]
-
位于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溪上的一座桥。相传唐代裴航落第,经蓝桥驿,在此遇仙女云英,求得玉杵臼捣药,后来两人结为仙侣。见《太平广记·卷五〇·裴航》。后以蓝桥比喻为恋人结为美好姻缘的途径。[查看详情]
-
海水枯干,石头风化粉碎。形容经历时间长久。后多用以表示意志坚定,永久不变的盟誓之词。也作「石烂海枯」。[查看详情]
-
1.通常指女子将全部的情感身心奉献给心爱的男子。 2.比喻将全部心力投注于某种事物或事业之上。[查看详情]
-
语出宋·欧阳修〈生查子·去年元夜时〉词:「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月到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」后用以比喻情人约会。[查看详情]
-
殷勤、体贴,多指虚情假意。元·乔吉也作「劳成」、「牢成」。[查看详情]
-
语本晋·陆机〈塘上行〉:「男欢智倾愚,女爱衰避妍。」形容男女间的亲密关系。[查看详情]
-
心智。知,同“智”。[查看详情]
-
彼此亲近关怀。[查看详情]
-
似相怨而实相爱的恋人或夫妻。[查看详情]
-
妇女和他人私通。[查看详情]
-
会面。[查看详情]
-
亲热地靠着,紧挨着。[查看详情]